近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在京舉行。此次會議繼續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這是對此項關系全民的基礎性法律第三次進行審議;會議還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此次修法吸收了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實踐的成果,對網絡沉迷、學校欺凌等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作出了積極回應,意義重大。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依法治國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制度保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中之重,對現行法律修訂就是為了讓法律法規能夠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其中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通過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個微觀切口,我們能夠看到黨和國家對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信心與決心。“治大國若烹小鮮”,唯有處理好每一個細節上的問題,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才能推動國家整體上的進步。
因此,想要最終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深入推進依法治國上就需要精耕細作、厚積薄發。不僅是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任何現行法律的修訂,為應對新事物新形勢而立新法,都是依法治國精耕細作的具體體現。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還首次審議生物安全法草案,這就是與時俱進的體現,深刻認識到生物安全也是人民健康、社會安定、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把修法立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就能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重要作用,最終保障國家走向現代化。
(作者:陳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